强化队伍赋能,筑牢治理基础
街道坚持以增强基层治理力量为导向,多措并举提升头雁、骨干、群众三支队伍战斗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为基层治理打好基础。
全面赋能社区骨干。扎实开展“星级化亮晒比 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工作,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及时补齐社区“两委”班子,持续激发社区“两委”班子活力,努力培养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善于治理、群众信任的社区后备力量。聚焦党务工作、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生产等重难点领域,组织开展工作经验分享会10次,全方位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
深入挖掘群众力量。结合入户走访等日常工作掌握的情况,以网格为单位,深入挖掘热心群众,从党员、退役军人、退休老干部中选拔能力强、经验足、有意愿的担任社区矛盾调解员、业委会成员等职务,不断壮大社区治理队伍。组建“南城义警队”,汇聚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基层治理。
优化机制运行,补齐治理短板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街道“量体裁衣”,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补齐干部下沉效果差、社区号召力弱、治理资源不足等短板。
健全网格走访机制。落实街道领导班子直接包联网格制度,制定《三道坎街道2024年全域排查专项行动方案》,聚焦联系群众、政策宣传、隐患排查、问题跟办四方面,明确具体任务、联动部门、走访对象及工作要求,推动全体干部沉到网格知事,融入群众办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强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作用,推动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
实施社区共建机制。立足辖区企业多的特点,依托党建共建理事会,以组织共建带动区域共建,实现街道、社区、企业等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活动联抓、实事联办。与乌达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党委、铁路部门各级党组织及毗邻企业党组织等33家驻地企事业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与乌海市冀商联合会签署“万企兴万村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一切资源向社区汇聚。
深化载体建设,提升治理实效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从小切口入手,深化服务载体建设,让社区治理有形、群众有感、效果有力,实现以服务聚民心、促治理。
办好民生实事。大力推进“便民‘益’点‘微阵地’改造”书记项目,在平房区安装路灯21个、为铁路小区楼道安装感应灯100盏、拆除小区楼顶的废弃太阳能40余个、楼顶防水改造4000平方米、平整地面2000平方米、硬化地面800平方米、维修改造辖区内的旱厕15个,切实以“小项目”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做细民声载体。搭建双线民声反馈渠道,在社区网格群的基础上,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业委会、“幸福里”综合驿站等载体,常态化到田间地头、院落炕头与居民面对面唠嗑、心贴心交流,畅通民意反馈渠道,有效了解群众诉求,实现基层治理精准发力。
下一步,三道坎街道将继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优化网格化治理体系,全面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构建共建共享的基层新格局。
版权所有: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蒙ICP备05000407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行政中心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电话:0473-2999829 email:wuhaidj@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