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内蒙古自治区> 乌海市> 乌达区委组织部> 巴音赛街道> 团结社区党委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员教育

抓实“六个一” 筑牢联防联控红色阻击线

发布日期:2020-03-26    来源:团结社区    责任编辑:曹淑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长沙火车南站地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站区全体党员干部“逆行”而上,持续奋战,日夜坚守,全面筑牢联防联控红色阻击防线,坚定不移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成立一个防控指挥部。强化组织领导,牢固树立站区疫情防控“一盘棋”思想,成立火车南站地区联防联控保平安春运指挥部,下设医务、健康监测点管理、综合保障等三个大组9个工作组,在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值班值守、消毒防护等10项工作制度,每天组织召开站区联防联控联席会、指挥部例会等会议,根据春运客流变化和疫情发展进行预警会商、精准调度、科学施策。压实工作责任,印发《长沙火车南站地区疫情防控联勤联动工作方案》,逐一明确站区单位、人员、岗位工作职责,做到人员到岗,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2.建设一张体温监测网。机测人检结合,在长沙南站出站口、进站大厅和黎托高速汽车站等旅客密集区安装15台大型红外线体温测试仪,加快客流高峰期体温检测速度;建设23个体温检测卡位、54条体温检测通道,每条通道由党员志愿者带队,配备2名体温检测员用手持体温检测计进行检测,提高体温检测的灵活性和精准度。初检复查对接,设置6个健康检测点,每个点位配备2名医护人员,对初检体温偏高的旅客用水银温度计进行复检,登记复检旅客相关信息,做到不漏人、不错诊。就诊就医联通,设置2个健康监测区,由医护人员对复查体温偏高旅客进行检测,由现场党员志愿者和救护车将旅客送往发热门诊就医,确保接诊转诊快速高效。

3.组建一支防控突击队。凝聚各方力量,按照“1+2”模式,成立党员突击队,联合区人武部、区城管局等单位,成立一支224人的体温检测队伍;联合区公安分局成立了123人的公安专业队伍;联合区卫健局,协调市中心医院、地矿医院、市三医院、长重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妇幼所等单位,组建了一支44人的医疗专业队伍,外堵源头防输入,内强排查严管控,凝聚起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按区分组编队,在站区高铁(进、出站口)、地铁、磁浮、城市航站楼、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网约车及各个停车场设立体温监测工作组,由党员干部带头到一线点位检测体温、维护秩序、服务旅客,每天投入1300多名工作人员24小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区域全覆盖、时段全覆盖、人员全覆盖。分层分类防控,建立初检、复查、医疗救护三道防线,对存在发热症状的旅客,在健康监测点和健康监测区,通过红外线测温仪、手持体温枪、水银温度计进行不少于6次体温检测筛查,分层分类做好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和接诊转诊工作。

4.规范一批接转诊机制。建立工作规范,制定高铁(进、出站口)发热旅客监测转诊、高铁(在途)发热旅客接诊转诊等8项工作制度,不断规范发热旅客接转诊工作。完善工作流程,站区旅客按照“体温监测—病人筛查—转诊追踪”流程逐一摸排,发热旅客按“一人一表”登记上报,实现监测、排查、接诊转诊无缝对接。开通专用通道,对有发热及相关症状的高铁在途旅客,推行“铁路—地方—医院” 联动,开通专用通道,安排专人护送,送至专门医院。

5.落实一系列防护举措。全面消毒杀毒,每天组织对站区进行两次消毒,对重点区域和设备每2小时进行一次消毒,并做好消毒登记,做到消毒杀菌不留死角。全面排查防控,做好站区旅客排查防控的同时,每天上岗前对站区各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每天登记体温检测情况,严禁“四类人员”上岗。全面配齐物资,站区“和谐号”党建联盟主动与市、区相关单位、医疗物资生产厂家多方联系,采购了医用口罩4万多个,防护手套1600双,配齐防护服、医用白大褂、护目镜、体温枪、酒精、消毒液等医疗防护物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基础保障。

6.构建一个督查考评体系。推行三级督导制,根据站区单位多、层级多等情况,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牵头,建立市、区、站区三级督查督办制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抓整改落实,对战疫工作落实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实行清单制管理,每天组织召开指挥部工作例会,对研究明确的各项任务列出问题清单、落实责任到人、明确完成时限,确保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见成效。创建通报激励机制,指挥部对疫情防控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实行考评通报及奖评制度,对先进班组、岗位能手及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或先进事迹予以通报表扬,并作为评优评先依据。


版权所有: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蒙ICP备05000407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行政中心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电话:0473-2999829 email:wuhaidj@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