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居佳苑社区的百姓讲堂上,一位古稀老人布满老茧的双手轻轻拂过舞台侧面的红船模型。现场的灯光折射在船身上,仿佛南湖的波光在这间普通的社区活动室里静静流淌。这位老人就是赵加玉,一位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岗的老兵,他用亲手制作的红船、火箭等手工艺品,在社区里播撒着红色精神的种子。
以手作传情:把信仰“刻”进红色物件里
作为一名曾保家卫国的军人,赵加玉虽已脱下军装,却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刻在心底;退休后,他更未停下奉献的脚步。闲暇时光里,他凭借一双巧手,耗时数年精心制作了红船、火箭等手工制品。红船,象征着中国革命的源头,承载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火箭,则寓意着科技强国的征程,凝聚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力量。每一道刻痕、每一处拼接,都是他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的具象表达。
以行动聚力:用支持让精神“活”起来
“这些物件不能只放在家里,要让它活在社区里,活在年轻人心里,让更多人看见、记住。”抱着这样的初心,赵加玉主动联系社区,将这些手工艺品无偿捐赠,并慷慨解囊捐款5000元,专门用于定制展柜。他坦言:“展柜不仅是‘容器’,更是‘窗口’。希望居民尤其是孩子们路过时能驻足看看,听听红船的故事、聊聊航天的梦想,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以初心铸魂:让红船精神“传”下去
捐赠物品、出资布展只是起点。赵加玉还说要担任“义务讲解员”,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讲述红船背后的建党故事、火箭研发中的奋斗历程。“红船精神不是口号,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拼搏的力量。”在他的带动下,社区掀起了“学红船、话初心”的热潮,这一热潮从社区活动室延伸到庭院课堂,从老党员分享奋斗经历浸润到亲子阅读中……红色基因在互动中生根发芽。
从军营到社区,从现役到退休,赵加玉用“退役不褪志”的坚守、“离岗不离责”的担当,将个人热爱融入社会需要,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这样的“银发榜样”,不仅让社区更有温度,更让红色精神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
版权所有: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蒙ICP备05000407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行政中心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电话:0473-2999829 email:wuhaidj@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