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内蒙古自治区> 乌海市> 乌达区委组织部> 五虎山街道党工委> 复兴社区党委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员教育

远程教育片不妨“土”一点

发布日期:2020-05-20    来源:共产党员网    责任编辑:共产党员网

最近参加了几个座谈会,基层的同志有个共同的建议,希望多摄制一些基层干部群众欢迎的、最好是关于身边人身边事的远程教育片。听到这些想法,笔者陷入深思。近年来,各地摄制了那么多好作品,课件数量是非常的充足,为什么还会有这样普遍的呼声呢?笔者以为,现在的远程教育片虽然数量多、质量好、受欢迎,但具体到基层某一区域,关于那里的本土课件,相对偏少,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基层需求什么,制片就创作什么,这说明,这方面的创制工作有很大空间,值得好好研究一番。既然基层需要这方面课件,那么真正去落实的时候,到底怎样做,效果才能最好呢?笔者以为,在远程教育片的摄制上,不妨“土”一点。


  本土化。本土化,是为基层党员干部提供有关他们身边人、身边事的远程教育课件。其实这也是符合受众收看心理的。比如新闻,人们对自己家乡的信息,往往要更为关注,而且离受众距离越近,受关注的程度越高。传播学的原理早已揭示了这个规律。试想一下,当大家坐在远程教育站点里,收看到一部本地的远教课件,那种亲切感一定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许多同志提出这方面建议。当然,远教课件是全方位的,不可能、也不应当局限于某个地区、领域,这就是俗话说的“众口难调”。但这并不等于完全不能有所完善。那么在今后的课件创作中,就应当多制作一些基层题材的作品。要鼓励基层电教工作者加大这方面的制片力度。课件上传工作上,也就相应地要多一些基层的内容。当然,还要多多倾听基层的意见建议,这样就可以更为精准一点。其实本土化也是个相对的概念,这个本土,可以指某个市、某个县、某个乡镇,甚至某个村庄社区,所以要真正完全实现彻底的本土化,又是不现实的。但关键一点,在远程教育片制片的全过程,要贯彻好本土化这个理念,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后面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乡土情。仅仅本土化,还是远远不够的。基层的干部其实更希望看到他们迫切关注的内容。比如村里的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承担着繁重任务,他们对扶贫工作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各地好经验、好做法的案例,是格外感兴趣的。比如蔬菜种植户,他们对实用技术,还有各地致富能手这方面的金点子、好路径,是非常关注的。那么,他们来到远程教育站点,肯定是更希望看到这些与他们生产生活、工作实际相关的内容。而且,远程教育的受众,大部分在农村基层,我们的内容就必须是更多地贴近“三农”、服务“三农”。那么,制片工作者在创作远程教育片时,就必须有一个乡土情怀,要了解农村,理解农村,对农村充满感情,懂得那里的所思、所想、所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这份浓浓的情怀,自然就会更多地、更精准地创作基层需要的好作品。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基层同志在反映想看本土内容的时候,其实他们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呼声,就是想看贴近自己的内容。


  泥土味。本土化也好,乡土情也罢,其实还有一个基础性的东西,那就是泥土味。就是说做出来的作品,应当透着露珠、冒着热气、散发着泥土的香味。好比做菜,就必须原汁原味,真材实料。现在搞制片,有个现象,比较追求特技,常常着力高大上。其实追求特技与高大上,本身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喧宾夺主。不少基层的同志说,一些远程教育片不生动,从头到尾都是画面加配音,看了半天,印象不深,很快就忘记了。而有的作品却广受欢迎。问题就在这里,就在新鲜与否。好比村庄致富发展的纪实片,多采访几个群众,多用一点原汁原味的同期,多搞一点纪实味道的内容。这样的作品,当然会有观众。那为什么有的作品有泥土味,有的却索然无味呢?一个重要原因,有的用心用功了,有的却浅尝辄止。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了,当然就会有回报。远程教育片制作同样是如此。其实有的时候,制片工作者应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观众,我们喜欢看什么,我们喜不喜欢自己现在的作品。如果常换位想一想,真正把古人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落到实处,自然就会别有一番风味了。


版权所有: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蒙ICP备05000407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行政中心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电话:0473-2999829 email:wuhaidj@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