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内蒙古自治区> 乌海市> 乌达区委组织部> 五虎山街道党工委> 复兴社区党委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员教育

【学习明理】“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要论断的实践理据

发布日期:2020-09-16    来源:    责任编辑: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一个重要专题,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我们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昌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认清中华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指出,理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来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爱国主义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把握中国发展的根本脉络,需要深入挖掘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持久而深沉的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我国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推动力。人才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资源,实践中更坚持以长效机制激励和正确选用人才。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在坚持中见常态,又向制度建设要长效,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制度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密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势不可挡。

  历经5000年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之源。

  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立场和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繁荣中华文化作为奋斗目标之一,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热爱人民”,再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人民群众在文化繁荣中享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更为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并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从2020年到2035年的第一个阶段目标中,有“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的要求;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第二个阶段目标中,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的要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要认定我们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以爱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坚持为之奋斗,这个大道终将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向永续发展彼岸!

  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以发展道路、国家形象、价值观念、民族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竞争愈加激烈。当前的挑战来自于如何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摒弃“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心态。在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中国智慧、中国文化贡献于世界文明,为世界文明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这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也为维护文化安全奠定基础,做好长远规划。

  铸就先进文化新辉煌

  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繁荣既要不忘本来,还要吸收外来,更要面向未来。牢牢把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扬革命文化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确看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虚心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文化,讲求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秉承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积极汲取各种文明的有益成分丰富发展中华文化,始终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把握发展大势、顺应时代潮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充分展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以文育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振聋发聩;“张百苓之问”“钱学森之问”,既是教育之痛,也是人民的期盼,现实的期许。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面对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育同样需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需要用辩证统一思维去看待和应对挑战和机遇,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新时代青年有扎实基础、专注定力、追求卓越的精神,立志于投身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勇于砥砺奋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时代新人。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动能来自于精神文化的力量,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根基。

  推出精品力作。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作品是现实的观照、投影和思考。文化离不开时代,更离不开人民。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个根本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持以人为本、雅俗共赏、普惠均等、扬弃兼顾原则,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的时代,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语言,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需要,着力补齐薄弱环节;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文艺创作应当以文化述民,表达人民心愿、心情、心声;以文化育民,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以文化富民,通过文化产业“开财源”;以文化便民,把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送到家,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让文化发展深深植根于群众内心和百姓生活,并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培植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不仅要满足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需求,更要满足人民在思想文化提升方面的需求,做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坚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作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信仰教育,以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挥示范和样板的培训培育功能,提供系统理念、文化、制度和物质支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与情感认同,引导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

  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文化推广离不开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富有魅力的文化应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舞台闪耀,中国的发展与成功经验日益得到广泛关注,数亿人脱贫为全世界减贫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中国绿色植被面积为全球植被增加做出巨大贡献等等,一系列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在加强提炼和阐释,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各方面,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塑造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的大国形象。


版权所有: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蒙ICP备05000407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行政中心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电话:0473-2999829 email:wuhaidj@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