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各地纷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关心关爱老党员、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等社会特殊群体,带去党的关怀,送上新春祝福。痕迹管理可以佐证过程真伪,科学适度的痕迹管理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
然而,一些干部存在留“痕”不留“心”的问题,将痕迹管理异化为“痕迹主义”,为了留痕而留痕。不论慰问对象实际情况怎样,都是一桶油、一袋米、一副春联,过程就是简单的握个手、笑一笑、拍个照,“一窝蜂”地来,“一溜烟”地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慰问既不能体现出关心关爱,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背离了走访慰问的初衷。走访慰问既要人到礼到,更要心到情到,以真抓实干的成绩,在走访对象心中留下印记。
精准关怀,留下知根知底的印象。走访慰问对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做好前期调研工作,精准确定慰问对象,摸清慰问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和收入情况,为扎实开展走访慰问工作奠定基础。因户施策精准开展走访慰问工作,既要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政策宣传,让慰问对象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促使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慰问对象中老年人占比大,还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利用走访慰问的契机,普及智能设备应用知识,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力度,解决办事不便的切身问题。
用心用情,留下体贴入微的形象。用心用情才能将“慰问”二字落到实处,要听得进“牢骚话”,听得懂“客套话”。部分干部觉得自己是来送温暖的,只希望看到慰问对象笑脸相迎,不愿意听到“牢骚话”。“牢骚话”往往是心里话,里面往往有真言,有可供参考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良策,需要我们的干部耐心倾听、用心体会。部分干部对慰问对象的关心浅尝辄止,听到说“一切都好”,就认为没有问题了,但“一切都好”可能只是“客套话”。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进厨房揭锅盖,进卧室摸被褥几乎成为了常规动作,体现出了真挚的为民情怀。慰问对象有难处不愿意或者不方便和干部说,就需要我们的干部主动去问、去看,善于换位思考,学会将心比心,用真心真情换来对方的信任。
标本兼治,刻下真抓实干的印记。岁末年初是谋划年度工作的“窗口期”,将走访慰问作为“寻策”的良机,与慰问对象交心,向慰问对象问策,从意见中发现不足,在听取建议的基础上找准改进方向。举一反三,在个性问题中看普遍现象,摸清困扰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抓准“困”因,对症下药。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总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常态化开展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党员、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等社会特殊群体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
版权所有: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蒙ICP备05000407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行政中心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电话:0473-2999829 email:wuhaidj@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