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东财经委旧址陈列馆,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中山路与城河路交界处,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开馆展出。它是丹阳市红色名居项目,是镇江重要的红色金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馆通过史实资料、实物展示、财经委办公场景复原等形式,让广大参观者重温当时的岁月,了解华东财经委在丹阳工作那一段时期的历史。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渡江南下,一举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并做好了解放上海的准备。为做好解放和接收上海的准备工作,总前委、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机关在陈毅的建议下移驻丹阳县城和近郊。邓小平和陈毅在丹阳“戴家花园”召开会议,成立了华东局财经接管委员会(简称“华东财经委”)。

华东财经委在主任曾山,副主任方毅、顾准、张劲夫、刘少文等领导下,汇聚了当时中国最好的财经与金融人才,为解放上海的大兵团军事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军需与财经上的保障。
当时的上海,恶性通货膨胀严重,市民甚至抱着一堆金圆券,也买不了一打草纸。面对如此混乱的上海局势,陈毅强调接管上海前一定要着手对大米、棉花和煤炭进行物资储备。于是华东财经委紧急从全国各地调运物资,储备上海600万市民三个月所需的物资供给。

在当时青黄不接的情况下,丹阳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为解放上海的部队运送了350万斤粮食、18000担粮草。面对一批批过境部队,丹阳人民热烈欢迎,为子弟兵腾屋让房、妥善安置,递水送茶、深情慰问。
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如何治理好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大难题。在陈毅市长的领导、接管上海的财政精英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上海这个从国民党手里接管来的濒于崩溃的“烂摊子”,变为支撑新中国的重要金融支柱,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称赞说:“这是‘不亚于淮海战役’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经济上的胜利!”